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日本永久免费Aⅴ在线观看,青青草原伊人久久伊人,综合激情丁香久久狠狠男同

<legend id="unujw"></legend>
  • <legend id="unujw"></legend>
    <legend id="unujw"></legend>
  •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牛黃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1.陶弘景:牛黃,今人多皆就膽中得之耳。唯以磨爪甲,舐拭不脫者是真。
    2.《藥對》:得牡丹、昌蒲利耳目。
    3.《唐本草》:牛黃,今出萊州、密州、戎州、青州、淄州。黃有三種:散黃,粒如麻豆;漫黃,若雞卵中黃,糊在肝膽;團黃,為塊形,有大小,并在肝膽中。特牛,具吳牛未聞有黃。
    4.《本草衍義》:牛黃,亦有駱駝黃,皆西域所出也。駱駝黃極易得,醫(yī)家當審別考而用

    【拼音名】Niú Huánɡ

    【英文名】Bezoar, Cow-bezoar

    【別名】犀黃、各一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苿游稂S牛或水牛的膽囊、膽管、膽管結(jié)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Bubalusbubali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收集,殺牛時取出肝臟,注意檢查膽囊。肝管及膽管等有無結(jié)石,如發(fā)現(xiàn)立即取出,去凈附著的薄膜,用燈心草包上,外用毛邊紙包好,置于陰涼處陰干,切忌風吹、日曬;鸸,以防變質(zhì)。天然牛黃因來自個別病牛體,產(chǎn)量甚微,供不應(yīng)求,為解決牛黃藥源不足,目前采用人工培植牛黃取得很好效果,F(xiàn)將人工培植牛黃的方法介紹如下:凡計劃施行手術(shù)的牛,要作術(shù)前檢查,牛種不限,公、母均可。本前應(yīng)絕食8-12h,但飲水不限。術(shù)前要準備好手術(shù)器械,核體(即埋入膽囊內(nèi)的異物)一般采用塑料制成。手術(shù)的進行可按常規(guī)外科方法處理。培核1年左右便可取黃。取黃方法與培植手術(shù)相同?梢栽俅温袢牒梭w,作第2次培植。核體從牛膽囊中取出后,先用吸水紙輕擦表面,除去膽汁粘液等,然后用硫黃熏蒸,最后烘干(溫度控制在50-60℃)或在通風處陰干。
    上述加工方法所得牛黃為碎片狀,研粉后即可制藥。

    【原形態(tài)】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jié)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nèi)有骨質(zhì)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fā)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其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資源分布: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yǎng)。
    2.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飼養(yǎng),以南方水稻田地區(qū)為多。

    【性狀】
    性狀鑒別,本品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直徑0.6-3(-4.5)cm。表面金黃色至棕黃色,深淺不一,較細膩而稍有光澤,有的外部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有裂紋。體輕,質(zhì)極脆,易分層剝離,斷面色較淺,可見緊密的同心環(huán)層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后甜,有明顯的清香涼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膽管結(jié)石呈管狀,表面不平或有橫曲紋,或為破碎的小片,長約3cm,直徑0.5-1.5cm。表面紅棕或黃棕色,有的呈棕褐色,有裂紋及小突起。斷面有較少的層紋,有的中空。
    顯微鑒別本品水合氯醇裝片不加熱,可見不規(guī)則團塊,由多數(shù)黃棕色或棕紅色小顆粒集成,遇水含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顯鮮明金黃色,久置后變綠色。

    【化學成份】
    天然牛黃中含有膽紅素(bilirubin),膽汁酸(bile acids)[包括膽酸(cholic acid)],去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膽汁酸鹽,膽甾醇(cholesterol),麥角甾醇(ergosterol),脂肪酸(fatty acid),卵磷脂(lecithine),維生素D,無機元素鈣,鈉,鐵,鉀,銅,鎂,磷等。尚含類胡蘿卜素及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撬(tau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精氨酸(arginine),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等多種氨基酸及兩種酸性肽類成分:平滑肌收縮物質(zhì)SMC-S2和SMC-F。
    天然牛黃中的膽紅素分為游離膽紅素、結(jié)合膽紅素和共價膽紅素3種。其中結(jié)合膽紅素結(jié)合的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共價膽紅素是指與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共價結(jié)合的膽紅素。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系統(tǒng)的作用:1.1.鎮(zhèn)靜作用:1.1.1.對小鼠自發(fā)活動的影響:小鼠隨機分組,每組10只,腹腔注射牛黃混懸液;給藥后1.5小時測小鼠5分鐘自發(fā)活動次數(shù),用給藥前后小鼠活動次數(shù)之差值進行F檢驗,結(jié)果表明牛黃能顯著抑制小鼠自發(fā)活動。(P<0.01)(見表4)。人工培植牛黃亦有同樣的作用。
    另據(jù)杉本重利報告,牛黃能對抗咖啡因。樟腦和印防已毒素等引起的中樞興奮癥狀,并可增強水合氯醛、烏拉坦、嗎啡或巴比妥鈉的鎮(zhèn)靜作用。有人認為,牛黃中的;撬岷透拾比パ跄懰猁}的鎮(zhèn)靜作用最強。
    1.1.2.對小鼠戊巴比妥鈉催眠作用的影響:小鼠隨機分組,每組10只,腹腔注射混懸劑,給藥后1.5小時,尾靜脈注射妥鈉溶液25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的指標,記錄小鼠睡眠時間,實驗結(jié)果表明,牛黃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P<0.05。培植牛黃亦有同樣的作用。
    1.1.3.對水合氯醛作用的影響:昆明種或LACA小鼠18-22g,雌雄各半,分組后分別灌胃CMC、牛黃,每天給藥1次,共給藥3次,于末次給藥后l小時,各組小鼠均腹腔注射水合氯醛190mg/kg,并以氯丙嗪作對照,觀察各組15分鐘內(nèi)睡眠小鼠數(shù)。說明牛黃能加強水合氯醛對小鼠的中樞抑制作用,此結(jié)果與培植牛黃的作用相似。
    1.2.抗驚厥作用:1.2.1.對安鈉咖致驚作用的影響:小鼠分別給予蒸餾水、牛黃和培植牛黃(1g/kg),每天1次,連續(xù)5天,于末次給藥后l小時,各組均腹腔注射安鈉咖300mg/kg,觀察各組出現(xiàn)驚厥的潛伏時間和死亡動物數(shù)。結(jié)果兩者均能延長小鼠由安鈉咖引起的驚厥潛伏時間。
    1.2.2.對印防己毒素作用的影響:實驗小鼠分別灌胃CMC、牛黃、培植牛黃每日給藥1次,連續(xù)7天于末次給藥后l小時,各組動物均腹腔注射印防己毒素7mg/kg。結(jié)果給藥組與對照組比較有明顯差異均有抗驚厥作用。亦有報道培植牛黃對苯甲酸鈉、咖啡因引起的驚厥對抗作用不明顯。
    另據(jù)報導,牛黃能緩解樟腦、咖啡因等引起的小白鼠驚厥,但對番木鱉堿及士的寧引起的驚厥無效。抗驚厥作用原理與牛黃中有效成份;撬峥赡芰σ种菩陨窠(jīng)遞質(zhì)或調(diào)節(jié)有關(guān)。大腦皮層神經(jīng)無微電泳法證明,;撬峥梢种谱园l(fā)和誘發(fā)電活動、產(chǎn)生超極化,與給藥后表現(xiàn)的中樞抑制效應(yīng)相符。此外,;撬釋顾韬湍X干的抑制作用可被士的寧所拮抗,根據(jù)上述結(jié)果,認為;撬峥赡苁且种菩陨窠(jīng)介質(zhì),通過相應(yīng)的受體或GABA受體起作用。但也有實驗證明,;撬釋ν挥|后GABA受體無明顯親和力、不能替代GABA抑制中樞,而具有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劑(Neuromodulator)作用。中樞也可能存在著;撬崮苌窠(jīng)。牛磺酸作為神經(jīng)介質(zhì)或調(diào)節(jié)劑的功能,仍需進一步研究。
    1.3.解熱作用:給Wistar系大白鼠腹腔注射2,4-二硝基苯10mg/kg,同時,注入天然牛黃膽酸鈣、氨基比林100mg/kg按時測定直腸體溫,結(jié)果對照組出現(xiàn)明顯的發(fā)熱作用,牛黃及膽酸鈣有抑制發(fā)熱作用,氨基比林則有強大的體溫下降作用。培植牛黃亦有同樣作用。也有報道天然牛黃對過期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lián)菌菌引起發(fā)熱家兔體溫的下降作用不明顯,另有報道,正常家兔腹腔注射1-5mg/kg的膽酸鈉或去氧膽酸鹽的作用最強。;撬釋Πl(fā)熱動物的體溫具明顯的解熱作用。;撬岬慕鉄釞C理研究發(fā)現(xiàn),耗竭腦內(nèi)5-HT能強烈對抗;撬峤档腕w溫,說明5一HT系統(tǒng)參與作用。Kerwin等給大鼠下丘腦內(nèi)注射牛磺酸能升高體溫,但在較高劑量又降低體溫,士的寧能對抗其升高體溫效應(yīng),提示;撬嵩谙虑鹉X作為遞質(zhì)調(diào)節(jié)體溫,較高劑量;撬峤刁w溫可能由于擴散到其它與體溫調(diào)節(jié)有關(guān)的腦區(qū)。
    大鼠口服;撬峥山档徒湍敢鸬陌l(fā)熱。培植牛黃亦有同樣作用。兔腦室注射能阻止細菌內(nèi)毒素和白細胞熱源性發(fā)熱,停用;撬釀t繼續(xù)發(fā)熱,但抑制前列腺素E1和E2引起的發(fā)熱時,沒有這種現(xiàn)象,說明;撬峥赡苷紦(jù)熱源載體。
    2.對心血管的作用:2.1.對離體蛙心心肌收縮力的影響:按斯氏法制備離體蛙心標本,描記心臟正常收縮活動曲線后、換低鈣任氏液,(含鈣量為正常任氏液的1/4)灌流,蛙心收縮力則減弱,此時分別滴入1%天然牛黃0.1ml,以等量的NS作對照,結(jié)果表明牛黃和培植牛黃均能增強蛙心心肌收縮力。
    羽野等報告牛黃對家兔及蟾蜍離體心臟有強心作用。后來又有人用豚鼠離體心臟試驗,也證實牛黃有強心作用。石坂氏曾報告從牛黃中提取一種無味無臭的酸性物質(zhì)。該物質(zhì)以堿中和后溶于水中,水溶液在10-7濃度時對離體蛙心灌流實驗,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當10-2濃度時仍未看到蛙心停博的毒性反應(yīng)。后來進一步證明牛黃加強心臟收縮作用。
    2.2.對家兔血壓的影響:家兔2.O-2.5kg,雌雄不限,以烏拉坦1g/kg麻醉,測定頸動脈血壓后,分別靜脈注射1%牛黃水溶液0.5ml與1.0ml/kg和培植牛黃1.Oml(1%溶液),結(jié)果均能顯著降低家兔血壓。早期報告,牛黃有收縮血管升高血壓作用,對家兔靜脈注射時,可見持續(xù)性血壓上升,同時心跳增強。但巖城氏等用家兔耳殼灌流法,證明牛黃有擴張微血管的作用。牛黃及膽酸鈣對豚鼠冠狀血管有收縮作用,后者比牛黃作用稍弱。 另外報告牛黃及膽酸鈣較好的降壓作用。對烏拉坦麻醉家兔靜脈注射印度牛黃5mg/g或?qū)ψ匀恍纬筛哐獕杭澳I型人工高血壓的大白鼠口服牛黃100mg/g,均有較強的降壓作用。此與前人報告升高家兔壓的作用相反。家兔耳殼血管灌流證明牛黃能擴張微血管,并在急性實驗中發(fā)現(xiàn)牛黃有拮抗腎上腺素升高血壓的作用,推測這兩個作用綜合表現(xiàn)為牛黃的降壓作用。牛黃主要成分膽紅素有降壓及抑制心跳的作用,據(jù)西村等證明牛黃降壓的化學成分是膽酸,去氧膽酸等膽酸鹽(特別是鈣鹽)和膽紅素。也有人認為含在牛黃中的其它雜復(fù)合物,也是降壓的化學因素。木材等從牛黃水溶性部分得到的SMC,作用類似乙酰膽堿,可便兔血壓下降,此一作用可為阿托品所拮抗。
    3.對平滑肌的作用:3.1.對乙酰膽堿引起腸興奮的抑制作用:采用4只大白鼠離體回腸腸段常規(guī)處理后,置離體器官測定儀充滿合氏液的20ml浴槽內(nèi),通氣,溫度控制在39℃。待腸段穩(wěn)定后,先描記一段腸正;顒忧,然后在浴槽內(nèi)滴入濃度為1:20000的溴化乙酰膽堿溶液10ml,描記一段腸收縮曲線作為對照。然后排出浴槽內(nèi)溶液,并進行多次沖洗。待腸收縮恢復(fù)至自主運動位置時,再依次滴入10ml溴化乙酰膽堿溶液及0.2ml2%天然牛黃水溶液。描記一段腸收縮曲線,觀察天然牛黃對乙酰膽堿引起腸興奮的抑制情況。并以同樣方法觀察培植牛黃的作用。結(jié)果表明,牛黃對乙酰膽堿引起的大鼠腸平滑肌的興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培植牛黃的作用較強。
    3.2.對氯化鋇引起腸興奮的抑制作用:實驗方法同前,給以氯化鋇,使氯化鋇在浴管內(nèi)的濃度為50ug/ml。結(jié)果表明,天然牛黃對氯化鋇引起的大鼠腸平滑肌興奮,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培植牛黃作用較弱。
    3.3.對離體腸自主收縮的影響:采用健康大鼠離體十二指腸腸段。結(jié)果表明,天然牛黃、培植牛黃及合成牛黃。對離體腸的自主收縮均無影響。牛黃的解痙作用,是去氧膽酸和膽酸等各成分的綜合作用,但主要為去氧膽酸的作用。用小白鼠離體小腸作解痙活性的檢定,以其對乙酰膽堿拮抗作用的大小來制定解痙效果。結(jié)果指出牛黃的藥理活性,約為阿托品的1/10,000,罌粟堿的1/100,牛黃產(chǎn)地不同,質(zhì)量也有差別。其他膽酸類也有解痙效果。它們作用的強弱順序如下:去氧膽酸鹽、熊果去氧膽酸鹽。鵝去氧膽酸鹽、膽酸鹽。熊果去氧膽酸對小白鼠小腸解痙作用的性質(zhì),近似罌粟堿。和膽酸類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相反,牛黃水浸膏中分離出的平滑肌收縮性成分SMC,具有乙酰膽堿樣作用,能夠收縮消化系平滑肌。
    4.利膽作用:利用家兔膽道插管方法,研究了藥物對肝膽汁分泌的影響,發(fā)現(xiàn)牛黃促進肝膽汁分泌的作用甚小,運不如熊膽及蟾酥。巖城氏報告牛黃和去氫膽酸具有同樣的利膽作用,而膽酸鈣的作用則較差。
    另外,木材等采用豬膽囊標本,發(fā)現(xiàn)除牛膽汁、牛黃水溶性成分SMC具有膽囊收縮作用外,牛黃、膽酸鹽、去氧膽堿鹽等均無作用。義以總膽管標本觀察用藥后松弛總膽管歐蒂氏括約肌使流出滴數(shù)增加情況,發(fā)現(xiàn)它們利膽作用強弱的順序為:去氧膽酸鹽>鵝去氧膽酸鹽>膽酸鹽>熊果去氧膽酸鹽。說明去氧膽酸鹽對歐蒂氏括約肌顯示最大的松弛作用,而被認為是牛黃利膽作用的成分。
    牛黃中所含膽酸類的作用,是使平滑肌松弛,特別是去氧膽酸解痙作用最強。牛黃水溶性成分SMC,可使膽囊平滑肌收縮,并可抑制去氧膽酸對膽囊的松弛作用,從而有助于膽囊膽汁排出。這項結(jié)果說明藥理上相互拮抗的物質(zhì)作用于同一部位,構(gòu)成一個功能上的合作體系,共同調(diào)節(jié)膽汁排出功能。膽囊收縮物質(zhì)SMC和膽汁促泌素(Cholcystokinine)一樣對膽囊具有收縮作用,而去氧膽酸的作用則與其拮抗。由于牛黃既含游離膽酸,使膽管系統(tǒng)平滑肌松弛,又含SMC可使膽囊收縮,所以用牛黃后并不影響膽囊收縮而使括約肌松弛使膽汁排出增加的效果。
    5.對血液系統(tǒng)的影響:健康家兔灌胃牛黃0.1g/kgl-2次后,可使紅細胞顯著增加。摘除脾臟的家兔口服牛黃,也見紅細胞及血色素量增加。對由于放血引起貧血的家兔,灌胃牛黃可促進血色素量恢復(fù)。又有人試驗,正常家兔每次口服牛黃0.1g/kg,隔日,共2-7次,能顯著促進紅細胞的新生。用藥次數(shù)愈多,作用愈大,但因牛黃品種而有差異。因放血而貧血的家兔每次中服牛黃。0.1g/kg,1日1次,3次后能顯著促進貧血的恢復(fù)。后來又將牛黃所含成分用不同溶劑浸出,試驗其對家兔紅細胞的新生作用,證明維生素D為促進紅細胞新生的主要成分,膽紅素和麥角甾醇僅有部分作用。
    6.抗炎作用:6.1.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癥的影響:取小鼠隨機分組,每組10只,腹腔注射牛黃混懸液,每天1次,連續(xù)3天,第3天給藥后1小時,于每鼠左耳滴二甲苯0.02ml致炎20分鐘,處死動物,用直徑6.5mm的打孔器分別切下小鼠左右耳殼圓片,稱重,計算。結(jié)果表明牛黃能顯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癥的作用(P<0.01)。培植牛黃亦有相同的作用。
    6.2.對小鼠棉球肉芽腫增生的影響:給麻醉小鼠兩側(cè)腋下各植入1個5mg重的滅菌棉球,從手術(shù)當天開始,每天腹腔注射牛黃混懸液1次,連續(xù)3天,第2天處死動物,打開切口,剝離肉芽腫,稱重。表明牛黃對小鼠棉球內(nèi)芽腫增生有顯著的抑制效果(P<0.01)。培植牛黃亦有相似的作用。
    6.3.對大鼠甲醛性足跖腫脹的影響:取大鼠,雌雄各半,隨機分組,每組5只,給大鼠腹腔注射牛黃混懸劑后1小時,從大鼠右后跖腱膜下注入2·5%福爾馬林0.05ml致炎,于致炎后1、3、5、7、24小時,用排水法測定踝關(guān)節(jié)以下體積。實驗表明,牛黃對大鼠足跖明顯的抑制作用。培植牛黃亦有相似的作用。
    7.抗感染作用:7.1.抗菌作用:結(jié)合膽汁酸對結(jié)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對四聯(lián)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奈氏雙球菌、鏈球菌等,鵝去氧膽酸、豬去氧膽酸及去氧膽酸均有相似的抑制作用,而天然牛黃及膽紅素僅在1.6%碳酸氫鈉混懸液時,對枯草桿菌有微弱的抑菌作用。
    7.2.對乙腦病毒作用:天然牛黃對乙腦病毒(A2)有不同程度的滅活作用。小鼠皮下感染乙腦病毒、牛黃對其,滅活作用時間是在毒血癥階段,而不是在腦內(nèi)繁殖階段,并且實驗證明,膽紅素的抑制指數(shù)量高,去氧膽酸與豬去氧膽酸次之,膽酸較低。
    8.其它作用:8.1.對呼吸系統(tǒng)作用:動物實驗證明,牛黃有興奮呼吸作用。天然牛黃混懸液給藥,用小鼠酚紅排泄法實驗,未觀察到明顯祛痰作用,但用5%碳酸氫鈉作溶媒,腹腔注射有明顯祛痰作用。豬膽酸、牛羊膽酸均有明顯祛痰作用,且以豬膽酸作用最強。用小鼠氨霧引咳法證明,膽酸和去氧膽酸均有明顯鎮(zhèn)咳效應(yīng)。
    8.2.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天然牛黃與人工合成牛黃及對照組以每天100mg/kg,給小白鼠灌胃給藥,每天1次,連續(xù)5天。給藥后第3天腹腔注射2%雞紅細胞懸液1ml,30分鐘后取出腹腔內(nèi)液離心,取沉淀物涂片、染色、汁數(shù),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皆可提高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數(shù),提示2種牛黃均有顯著提高吞噬功能的作用,這可能是其治療小兒高熱驚厥、抗炎、抗感染的基本作用之一。

    【毒性】
    小鼠口服牛黃代用品0.6g/kg,每天1次,連續(xù)6天,體重、飲食、大小便、活動均無異常,給藥12天以上,則體重較對照組明顯減輕。如服以上劑量的10-30倍,則多有腹瀉,有的呈昏迷狀態(tài)而死亡;牛黃則很少腹瀉,死亡率也較低。小鼠服牛黃或膽酸鈣2g/kg,1周內(nèi)沒有死亡。高血壓大鼠,每天服牛黃100mg/kg,共15周,腦、肺、心、肝、腎、腎上腺、脾、精囊等臟器肉眼所見均無病變。膽汁口服時無毒,但如靜脈注射,則產(chǎn)生嚴重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心臟的抑制,并發(fā)生溶血。主要是其中所含的膽酸所引起。靜脈注射膽鹽引起顯著血壓下降并伴有心率減慢。離體心臟灌流時,膽鹽也使心率減慢、收縮幅度降低,并可引起心律不齊甚至心室顫動。注射膽汁并可引起胃腸道活動增加。小量膽鹽可使骨胳肌活動增加,搐搦,痙攣,大量則抑制。上述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膽堿酯酶所致。毒性:天然牛黃15g/kg灌胃給藥后,多數(shù)小鼠活動明顯減少,倦伏于鼠籠,繼續(xù)觀察7天,未見任何毒性作用。天然牛黃、人植牛黃腹腔注射對小鼠的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為675.77±152.05mg/kg、403.27±44.04mg/kg。
    小鼠腹腔注射膽酸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1.52g/kg,去氧膽酸為1.06g/kg,小鼠靜脈注射去氧膽酸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0.15g/kg。小鼠一次腹腔注射天然牛黃或膽酸鈣2g/kg,觀察1周未見死亡。每日腹腔注射天然牛黃0.6g/kg,連續(xù)6天,未見體重減輕和其它癥狀。高血壓大鼠每日腹腔注射天然牛黃0.1g/kg,共15周,未見各重要器官發(fā)生病理變化。上述實驗表明,天然牛黃毒性很低。培植牛黃腹腔注射給藥的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為403.27±44.04mg/kg。小鼠30只,先饑餓8小時(禁食不禁水),隨機分3組,分別灌胃15%天然牛黃、10%與15%培植牛黃,給藥容量為50ml/kg,4小時后重復(fù)給藥1次。給藥后,多數(shù)動物活動明顯減少,倦伏。約3小時后慚恢復(fù)正常,繼續(xù)觀察7天,未見毒性反應(yīng)和死亡,飲食正常,皮毛光滑,行為動活均正常。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調(diào)和,徐于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習稱掛甲。
    (2)取本品少汗置試管中,分別加下列試劑3ml,微熱,有顯色反應(yīng):加冰醋酸顯綠色,冷后小心滴加等容積的硫酸,下層無色,上層綠色,兩層相接處顯紅色環(huán)。(檢查甾類反應(yīng))加硫酸顯綠色;加硝酸顯紅色;加氨水顯黃褐色。(檢查膽紅素)(3)取粉未0.2g,加鹽酸1ml,再加乙醚20ml振搖提取,放置,分取乙醚液,濾過,置分液漏斗中,加氫氧化鋇飽和溶液20ml,振搖,即發(fā)生黃色沉淀。分離除去水層及沉淀,醚層用氫氧化鋇飽和溶液洗滌2次,每次10ml。分取醚層,濾過,蒸干,殘渣加氯仿1ml使溶解,加醋酥1ml與硫酸2滴,振搖,放置10min,即顯綠色。(檢查結(jié)合型膽紅素)(4)取牛黃0.1g,加鹽酸1ml及氯仿10ml,振搖混合,氯仿展呈黃褐色。分取氯仿層,加入氫氧化鋇試液5ml,振搖后生成帶綠黃褐色沉淀,分離除去水和沉淀,取氯仿層1ml,加醋酥1ml與硫酸2滴,搖勻,放置,溶液呈綠色。(檢查結(jié)合型膽紅素)(5)取粉末0.1g,加60%醋酸4ml,研磨,濾過,取濾液1ml,加新制的1%糖醛(新蒸餾至近無色)溶液1ml與硫酸溶液(取硫酸50ml,加水65ml,混合)10ml,置70℃水浴中加熱10min,即顯藍紫色。(檢查膽酸)(6)取粉末少量,加氯仿1ml搖勻,加硫酸與30%過氧化氫溶液各2滴,振搖,即顯紅色。(檢查膽紅素)(7)薄層色譜取粉末10mg加氯仿20ml超聲波處理30min,濾過,蒸干濾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膽酸與去氧膽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各含2mg的混合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二溶液各2μl,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異李烷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15:7: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后,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約5min,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品質(zhì)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含水分不得超過9.0%。含膽紅素以干燥品計算不得少于35.0%。含膽酸以干燥品計算不得少于7.0%

    【炮制】
    1.凈劑:將牛黃取出,除凈外部薄膜。
    2.研末:先裹以燈心草或通草絲,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邊紙,置陰涼處陰干,干燥時,切忌風吹、日曬、火烘,以防破裂或變色。研為極細粉末,即可入藥。

    【性味】味苦;甘;性涼

    【歸經(jīng)】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心涼肝;豁痰開竅;清熱解毒。主熱病神昏;中風竅閉;驚癇抽搐;小兒急驚;咽喉腫爛;口舌生瘡;癰疽疔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diào)敷。

    【注意】脾虛便溏及孕婦慎服。

    【附方】1.牛黃八寶丸(《雜病源流犀燭·內(nèi)傷外感門》),用治痧證發(fā)斑發(fā)狂,渾身赤紫,及痧后惡毒瘡瘍。2.牛黃上清丸(《國藥成藥處方集》),用治頭腦昏暈,暴發(fā)火眼,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牙齒疼痛,頭面生瘡,大便燥結(jié),身熱口渴。3.牛黃丸(《太平圣惠方》),用治小兒慢驚風,發(fā)歇不止。4.牛黃丸(《小兒藥證直訣》),用治小兒疳積。5.牛黃丸(《嬰童百問》),用治肝受驚風,眼目疼痛。6.牛黃丸(《審視瑤函》),用治小兒雙目睛通(即頭視)。7.牛黃生肌散(《外科大成》),用治牙疳,臭爛穿腮者。8.牛黃抱龍丸(《醫(yī)學入門》),用治小兒急慢驚風,及風熱風癡等癥。9.牛黃定志丸(《雜病源流犀燭·六淫門》),用治中風昏冒,神情不爽,如有物蒙蔽,及風犯于心,心神不寧,健忘驚悸等癥。10.牛黃青黛散(《瘍醫(yī)大全》),治青腿牙疳,癥見牙疳腐爛而腿腫色青者。11.牛黃承氣湯(《溫病條辨》),治陽明溫病,下之不通,邪閉心包,神昏舌短,飲不解渴者。12.牛黃清心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用治諸風緩縱不遂,語言蹇澀,心神恍惚,怔忡健忘,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心氣不足,驚悸悲憂,虛煩少眠,喜怒無時,或發(fā)狂癲,神情煩亂。

    【各家論述】
    1.《醫(yī)學發(fā)明》:中臟,痰涎昏冒,宜至寶之類鎮(zhèn)墜;若中血脈、中府之病,初不宜用龍、麝、牛黃,為麝香治脾入肉,牛黃入肝治筋,龍腦入腎治骨,恐引風藥入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
    2.《綱目》:《別錄》言牛黃惡龍膽,而錢乙治小兒急驚、疳病,涼驚丸、麝香丸皆兩用之,何哉?龍膽治驚癇,解熱殺蟲,與牛黃主治相近,亦肝經(jīng)藥也,不應(yīng)相惡如此。
    3.《本草經(jīng)疏》:牛黃,《別錄》有小毒,吳普云無毒,然必無毒者為是。入足厥陰、少陽,手少陰經(jīng)。其主小兒驚?經(jīng)熱,熱盛口不能開,及大人癲狂癇痙者,皆肝心二經(jīng)邪熱膠痰為病,心熱則火自生焰,肝熱則木自生風,風火相搏,故發(fā)如上等證,此藥味苦氣涼,入二經(jīng)而能除熱消痰,則風火息,神魂清,諸證自瘳矣。
    4.《本草匯言》:牛黃為治心之藥,必酌佐使得宜而后可。故得丹砂而有寧鎮(zhèn)之功,得參、苓而有補養(yǎng)之妙,得菖蒲、山藥而有開達心孔之能,得棗仁、遠志而有和平藏腑之理,得歸、地而有涼血之功,得金、銀而有安神之美。凡諸心疾,皆牛黃所宜也。
    5.《本草崇原》:李東垣曰:中風入藏,始用牛黃,更配腦、麝,從骨髓透肌膚以引風出;若中于腑及中經(jīng)脈者,早用牛黃,反引風邪入于骨髓,如油入面,不能出矣。愚謂風邪入臟,皆為死證,雖有牛黃,用之何益。且牛黃主治,皆心家風熱狂煩之證,何曾入骨髓而治骨病乎。腦、麝從骨髓透肌膚,以引風出,是辛竄透發(fā)之藥,風入于臟,臟氣先虛,反配腦、麝,寧不使臟氣益虛而真氣外泄乎。如風中于府及中經(jīng)脈,正可合腦、麝而引風外出,又何致如油入面而難出耶。臨病用藥,畏首畏尾,致六腑經(jīng)脈之病留而不去,次入于臟,便成不救,斯時用牛黃、腦、麝未見其能生也。
    治則:1.《本經(jīng)》:主驚癇,寒熱,熱盛狂癇。
    2.《別錄》:療小兒諸癇熱,口不開;大人狂癲,又墮胎。
    3.《藥性論》:小兒夜啼,主卒中惡。
    4.孫思邈:益肝膽,定精神,除熱,止驚痢,辟惡氣。
    5.《日華子本草》:療中風失音,口噤,婦人血噤,驚悸,天行時疾,健忘虛乏。
    6.《日用本草》:治驚癇搐搦煩熱之疾,清心化熱,利痰涼驚。
    7.《綱目》:痘瘡紫色,發(fā)狂譫語者可用。
    8.《會藥醫(yī)鏡》:療小兒急驚,熱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腫,一切實證垂危者,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wù)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wù)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wù)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wù):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