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藤仲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云南中草藥》
【拼音名】Ténɡ Zhònɡ
【別名】槍花藥(《云南中草藥》),毛葉藤仲、大葉鹿角藤(《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剎抱龍喃(傣名)。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瓣裂鹿角藤的根、莖或莖皮。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粗壯木質(zhì)藤本,長(zhǎng)達(dá)10米,全體密被黃色絨毛,幼枝有乳汁。大型單葉對(duì)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zhǎng)約15~30厘米,寬10~20厘米,先端渾圓或略尖,基部渾圓,脈明顯,全緣。聚傘花序頂生或假腋生,花大,白色或淡紅色;萼5裂,內(nèi)面有腺體1輪;花冠高腳碟狀,喉部禿凈,裂片闊,左向旋轉(zhuǎn)排列;雄蕊著生于冠管的頂部,花藥箭頭形,延長(zhǎng),粘合而緊貼柱頭,室下部有短距。蓇葖果對(duì)生,長(zhǎng)約20厘米,勁直堅(jiān)硬,種子多數(shù),頂端有束毛。
【生境分布】生于溝谷密林較陰濕處。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甘淡,平,有毒。 ①《云南中草藥》:淡,平,有毒。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味甘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藥》:止血生肌,舒筋活絡(luò)。
【附方】 ①治外傷出血:藤仲研末,撒布患處。 ②治骨折:藤仲研末,用酒調(diào)或糊狀,外敷。 ③治風(fēng)濕:藤仲一兩。泡酒半斤,浸泡三天,日服一次,每次15毫升。(選方出《云南中草藥》)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