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細(xì)果角茴香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拼音名】Xì Guǒ Jiǎo Huí Xiānɡ
【別名】角茴香(《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巴爾巴大、哇日哇噠(藏名)。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節(jié)裂角茴香的全草。6~8月采收,洗凈,切斷,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木,高30~60厘米,有白粉。根直,圓柱形。基生葉多數(shù),長6~20厘米,具稍長柄;葉片輪廓矩圓形,2回羽狀全裂;1回裂片3~6對,具短柄或無柄,輪廓卵形;2回羽狀細(xì)裂,小裂片披針形或狹倒卵形,寬0.3~1.6毫米。花莖3~7條;花序具少數(shù)或多數(shù)分枝;萼片2,狹卵形;花瓣4,淡紫色或白色,外面2個較大,寬倒卵形,全緣,內(nèi)面2個較小,3裂,中央裂片船形;雄蕊4,與花瓣對生,基部有腺體;子房1室。蒴果條形,成熟時在每2種子之間分裂而成10數(shù)小節(jié)。
【生境分布】生于沙質(zhì)土壤草地上。分布西藏、四川、甘肅,青海、陜西、河北等地。
【化學(xué)成份】干全草含生物堿約0.38%,其中分離出原阿片堿85%,血根堿0.1%,白屈菜紅堿及黃連堿痕跡量,無定形非酚型堿7.8%,無定形酚型堿2.7%。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解熱鎮(zhèn)痛,消炎解毒。治傷風(fēng)感冒,頭痛,四肢關(guān)節(jié)疼痛,膽囊炎,并解食物中毒。 ②《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治流感,咽喉腫痛,目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或研末。
【附方】 ①治風(fēng)熱感冒、咽炎:角茴香三錢,連翹四錢,牛蒡子三錢,薄荷錢半,甘草錢半,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急性結(jié)膜炎:角茴香三錢,菊花三錢,水煎服或泡茶喝。(《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
|
|
|
 |
|
|